納斯達克的鐘聲未能掩蓋禾賽的掙扎。這家中國激光雷達公司用十年時間,在2024年交出首份盈利財報:Non-GAAP凈利潤1370萬元,全球首家上岸的上市激光雷達企業。數字背后,是股價從19美元發行價暴跌至4美元,再爬回20美元的過山車軌跡。
早期對標行業鼻祖Velodyne的豪賭,讓禾賽吃盡Robotaxi市場紅利,卻也在乘用車領域遭遇滑鐵盧。2021年,當速騰聚創狂攬40個車型定點時,禾賽僅握有4家車企訂單。技術路徑成為枷鎖——堅持芯片化半固態路線的小眾選擇,疊加單顆8000美元的高昂售價,幾乎將禾賽逼入絕境。
轉機藏在理想L9的方向盤后方。2022年,禾賽AT128激光雷達隨這款爆款車型殺入市場,全年銷量激增4倍。理想的三款車型成為出貨量支柱,2023年禾賽斬獲37.3%的全球乘用車市場份額。代價同樣慘烈:激光雷達單價從初期的10萬元跳水至千元級,毛利率一度跌破30%。
行業風向的驟變更為致命。特斯拉掀起的純視覺路線風暴中,小鵬、華為相繼推出無激光雷達方案。消費者對智駕功能付費的遲疑,讓前裝激光雷達淪為車企的成本包袱。禾賽的解法是暴力降本——新一代ATX激光雷達通過芯片化設計壓縮體積,綁定比亞迪、奇瑞等11家車企,計劃2025年將單價壓至200美元。
海外戰場悄然鋪開。一份與歐洲頂級主機廠(疑似奔馳)的獨家協議,覆蓋燃油車與新能源車型,或成新增長極。但做空機構Blue Orca的指控直擊要害:最大客戶流失、裁員30%、毛利率真實性存疑。疊加地緣政治風險,禾賽傳出回港二次上市風聲。
激光雷達從來不是終局。當禾賽將2.88萬臺設備塞進機器人身體,這場圍繞自動駕駛的戰爭已蔓延至更廣袤的工業地帶。李念念說“中國人內斗練出的本事,出海就能橫掃”,但眼前更緊迫的命題是:在純視覺派撕開的裂縫中,激光雷達能否守住智能汽車的門票?
禾賽的財報紅單底下,藏著一部中國硬科技突圍的黑色幽默。從納斯達克鐘聲到4美元股價的窒息時刻,這群斯坦福精英用十年時間證明:在激光雷達的修羅場,盈利不過是活下來的最低門檻。當特斯拉的純視覺信徒撕咬市場,禾賽硬生生把十萬身價的貴族傳感器壓成千元白菜,代價是砍掉七成外殼成本,把工程師逼成產線工頭。綁定理想、跪舔比亞迪,看似風光,實則是向車企遞上賣身契——智駕的軍備競賽里,激光雷達正從屠龍刀淪落為螺絲釘。李念念說要把美國人打趴,但真正的敵人從來不在大洋彼岸,而在每個中國老板敲計算器時,那聲“太貴了”的嘆息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