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浪潮下,中國品牌正面臨著從“先干了再說”的傳統思維模式向精細化品牌建設的轉型。這一轉變不僅涉及到品牌的視覺形象設計和廣告投放,更重要的是建立一個持續不斷的品牌故事講述機制,以實現與消費者深層次的情感連接。隨著流量成本上升及產品同質化加劇,品牌出海企業需聚焦三件核心事務:正確理解品牌內涵、實現從“產品”到“品牌”的躍升以及構建穩固的品牌護城河。
品牌不再只是簡單的Logo或名字,它是一個動態過程,需要通過不斷的市場活動來強化品牌形象,并形成獨特的價值主張。在西方市場中,“Branding”意味著持續地將品牌推向市場,不斷地講故事并與消費者建立強鏈接。而許多中國企業在此過程中常遇到認知偏差,往往把品牌營銷簡化為廣告投放,忽視了品牌長期建設和情感共鳴的重要性。
張宇冰,Honey中國區負責人,在談及品牌出海時強調了品牌故事性(Storytelling)的關鍵作用。她指出,一個吸引人且富有深度的品牌故事可以增強消費者的忠誠度,使品牌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中脫穎而出。此外,她還提到,90%的品牌危機可以通過前期預防措施避免,甚至可將危機轉化為提升品牌信譽的機會。
面對高昂的流量成本,品牌需要構建完整的體系,這一體系應當指導未來5至10年的戰略方向,確保落地推廣和有效運營。例如,Savior Heat這家主營加熱服飾的企業,在經歷了品牌升級后,不僅拓展了更廣泛的市場需求,也提升了利潤空間,展示了系統化品牌再造的力量。
對于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Honey提供了定制化的服務方案。大型企業和上市公司尋求全案支持;跨境電商賣家則希望通過品牌升級擴大市場份額;初創公司利用Honey的專業資源完善自身建設。這些服務幫助企業在不同的行業周期內維持并提高市場表現。
社交媒體在品牌推廣中的角色日益重要,特別是在國際市場上。通過整合線上線下的多渠道策略,結合KOL/網紅合作,品牌可以在全球范圍內快速獲得曝光。同時,針對不同類目的品牌選擇合適的社交平臺至關重要,如3C產品適合TikTok,而傳統品牌可能更適合Facebook。
當遭遇負面評價時,品牌應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提前規劃,積極應對,轉危為機。成功的品牌出海不僅僅是銷售產品,更是傳播價值觀,贏得用戶的心。
隨著品牌出海進入3.0時代,即品牌化階段,流量成本不斷攀升、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企業僅靠價格優勢和營銷技巧已難以突圍。對于工業設計來說,這意味著設計不再僅僅是外觀上的美化,而是要深入到產品的核心價值中,成為品牌故事的重要組成部分。
正確認識品牌的內涵: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企業需要意識到工業設計是構建品牌護城河的關鍵因素之一。一個好的設計不僅能吸引消費者的眼球,還能傳遞品牌的價值觀,增強用戶的品牌忠誠度。因此,企業在尋找工業設計合作伙伴時,應該注重設計師是否能夠理解并融入品牌的長期愿景,而不僅僅是追求短期的設計成果。
從“產品”到“品牌”的轉變:
對于許多中國企業而言,過去可能更關注產品的功能性設計。然而,在當前的品牌時代,工業設計必須考慮如何通過情感連接來打動消費者的心。這意味著設計師不僅要確保產品的使用體驗良好,還要思考如何讓產品本身講述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例如,Savior
Heat通過重新定義品牌形象,成功地將目標受眾從極限運動愛好者擴展到了更廣泛的家居和健康領域,從而打開了新的市場需求。
設計對銷量的直接影響:
優秀的工業設計可以直接影響產品的銷售表現。根據第一篇文檔中的案例,經過品牌升級后的Savior
Heat不僅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還實現了官網上有機流量的增長,這表明良好的設計可以顯著促進自然搜索帶來的流量增加,進而提高成交量。此外,好的設計也有助于降低退貨率,因為當消費者收到的產品與其預期一致甚至超出預期時,他們更有可能繼續購買該品牌的產品。
預防危機與建立信任:
設計師還可以幫助企業預見潛在的風險點,并通過設計語言來緩解或避免這些問題。比如,在選擇材料和制造工藝時,考慮到環保和社會責任的因素,有助于樹立負責任的品牌形象。同時,如果遇到負面評價,精心設計的產品細節可以幫助解釋問題所在,減少誤解,重建消費者的信心。
適應不同市場的定制化設計:
針對不同的國際市場,特別是歐美這樣的成熟市場,設計師需要深入了解當地的文化背景和消費習慣,為每個市場量身打造符合其特點的產品設計方案。這樣不僅可以更好地滿足當地消費者的需求,也能有效利用社交媒體等渠道進行精準推廣,擴大品牌的國際影響力。
工業設計在當今的品牌建設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不僅是提升產品競爭力的重要手段,也是講好品牌故事、建立深厚用戶關系的有效途徑。作為專業的工業設計公司,我們致力于幫助客戶認識到這一點,并通過創新的設計解決方案助力他們在全球市場上取得更大的成功。